在记忆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画面如同熠熠生辉的宝石,镶嵌在岁月的深处,每当回想起来,便会涌起一股温暖而甜蜜的情愫,于我而言,童年时的捕鸟经历,便是这样一段难以磨灭的珍贵记忆。
小时候,我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乡村,那里有广袤无垠的田野,错落有致的农舍,还有那四季分明、充满生机的大自然,每到冬天,田野里的庄稼收割殆尽,空旷的土地上偶尔会有一群群鸟儿光顾,它们或是觅食,或是嬉戏,为略显单调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灵动的色彩。
那时候,捕鸟成了我们小伙伴们最热衷的活动之一,捕鸟的准备工作是既繁琐又充满期待的,我们要找到合适的工具,最常用的便是一个竹筛子,那是大人们用来晾晒谷物的器具,被我们征用后,便成了捕鸟的“神器”,还需要一根长长的绳子,以及一些玉米粒或麦粒作为诱饵。
我们会选择在村子边缘一处空旷且鸟儿经常出没的地方展开行动,将竹筛子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,然后用一根小木棍把筛子支起来,在筛子下面撒上诱人的玉米粒,小木棍的一头用绳子系好,我们则牵着绳子的另一头,躲在不远处的墙角或者柴堆后面,静静地等待鸟儿上钩。
刚开始的时候,总是难以成功,那些鸟儿十分机灵,它们在低空盘旋,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,即便有胆大的鸟儿试探着靠近筛子,可只要稍有风吹草动,它们便会立刻振翅高飞,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到手的“猎物”溜走,心里满是失落。
但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是无穷的,经过多次失败后,我们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,等待的时候要保持绝对的安静,不能发出一点声响,连呼吸都要尽量轻柔;诱饵的摆放也有讲究,要在筛子周围均匀地撒开,让鸟儿觉得这里是一个安全且食物丰富的地方。
终于,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,我们迎来了一次成功,一只小麻雀率先发现了筛子下的玉米粒,它在周围小心翼翼地踱步,左顾右盼,确定没有危险后,才慢慢地靠近,又有几只麻雀也飞了过来,它们欢快地啄食着玉米粒,渐渐地,越来越多的麻雀聚集到了筛子下面,看到时机成熟,我猛地一拉绳子,只听“啪”的一声,竹筛子迅速落下,将几只麻雀罩在了里面。
那一刻,我们兴奋得跳了起来,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查看“战果”,看着在筛子里扑腾着翅膀、惊慌失措的麻雀,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,兴奋过后,一种莫名的怜悯之情涌上心头,这些小家伙原本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,如今却因为我们的贪玩而失去了自由。
我们把麻雀从筛子里轻轻捧出来,仔细地观察着它们,麻雀那小巧玲珑的身体,毛茸茸的羽毛,黑豆般的眼睛里透着惊恐和无助,我们意识到,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,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,不应该被我们囚禁,经过一番商量,我们决定将这些麻雀放生。
当我们松开双手,看着麻雀们欢快地飞向天空,心中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悦,那一刻,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,也懂得了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灵。
随着时光的流逝,我离开了那个小乡村,来到了繁华的城市,童年的捕鸟时光渐渐远去,但那段经历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,它不仅是一段充满童趣的回忆,更是我成长路上的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,它让我学会了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,要保持敬畏之心,珍惜每一个鲜活的生命,每当看到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,我都会想起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